不能考科举,商人子弟自然不用学太深,识字认字能写会算就够了。
如果说他们重在实践,薛皎政治、历史、地理课中带出的一些知识,就属于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能上教科书的,自然是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听起来简单,细细一想,如醍醐灌顶,以往想不明白只靠着经验和本能进行的一些行为,如今终于有了说法。
于是这些商人重点关注薛皎文综经济方面的学习,尤其是薛皎做卷子改卷子的时候,有对应的题目,这些大商人还会自己也试着做一做。
选择题的错误选项,他们都要逐字逐句认真研究,因为错误选项只代表对这道题而言是错的,并不一定这句话是错的,恰恰相反,很多错误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理论。
薛皎这些学生只需要选出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巴不得错误选项本身就是错的,这样更好排除。
但天幕下丰朝的大商人们,或者说有心研究经济学的学者,对这些错误选项都如获至宝。
丰朝当然也有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但书籍获取难度高是其一;其二,文言文书籍,懂得都懂,本身门槛就高,句读也太过简单,没有标点光靠自行理解,一般的读书人都很难吃透,更别说相对而言文化水平一般的商人们。
简单点说,吃着细糠了,那不得趁机多吃点,万一天幕就跟它突然出现一样,又突然消失了呢。
朝中大臣们更不用说,一个个政客心眼多得跟筛子似的,结果天女娘娘还有一门课叫什么?政治。
谁家好学校给学生们教这个啊,官场上的东西,不都是靠当官的长辈言传身教,或者自己进去碰个头破血流,多踩几次坑,多跌几个跟头,没死的话,官场上立足的本事,也就学了个七七八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