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皎想不通,但她听劝,她听了关斐的话,没有去碰这条死线,甚至在关斐的暗示下,隐瞒了她有制盐法的事,从未跟梁桓提起过。
但也不是没人知道,薛皎刚进京时身边只有一个木樨,木樨是她救回来的,如今住的宅子里有许多梁桓送来的下人仆从,但薛皎最信任的还是木樨。
她做很多事都没瞒着木樨,甚至是木樨帮她打下手,跟她一起做的,咸鸭蛋也是一起腌的。
腌咸鸭蛋的时候,薛皎根本没想着自己制盐,因为在她的生活中盐价并不贵,日常消耗品而已,直接让人去买了。
结果买来了才知道盐有多贵,薛皎腌咸鸭蛋的时候提过一句,说以后自己制盐就没这么贵了。
木樨不知道是没在意还是忘了,又或者是没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一直到她被赶出齐王府,也没提过薛皎会制盐。
薛皎腌咸鸭蛋也是凭借着一点记忆下的手,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腌咸鸭蛋要用粗盐,可能因为当时下仆买的盐品质不够好,阴差阳错反而腌成了。
制盐法没办法惠及民众,薛皎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顶着黑眼圈问关斐,想不想要制盐法。
她听关斐说过,说边城附近有盐矿,买不起盐的百姓会去挖矿盐吃,他们叫“盐石”,但吃多了会生病,头晕目眩,身体也会渐渐衰败。
她想,边城那么远,边城的百姓也是百姓,能帮一些是一些,山高皇帝远,梁桓不是说关家在边城势大,威势太重,百姓只闻关将军,不闻皇帝——那会她还没意识到,梁桓在暗示她不要跟关斐交往过密。
反正薛皎把制盐法给了关斐,让她送到边城去,好歹边城的穷苦百姓,边疆的将士,不至于卖命守着国土,还要吃有毒的矿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