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上公淡淡一笑,“乌娘子陪杜某料理公事这一日,格外喜欢听凡人讲自己如何进入稚川。杜某私以为,乌娘子应该更喜欢听人谈道术道法。”

        “说起道术,杜上公似乎很擅长。”

        “哪里哪里。”杜上公连连摆手,“稚川建城不足一甲子,托仙君法力,城中修行者,凡人野兽,草木花卉,只要悉心向道,仙君都会赐予仙丹,用了仙丹,便有仙气,这点仙气,不够就地飞升,变些小把戏娱人娱己,还是绰绰有余。”

        两人一边慢步走下台阶,一边低声交谈。

        “稚川建城多久?”乌岚问。

        “具体多久,杜某不甚清楚。”杜上公道。

        “上公是稚川城最大的官,我看今天你处理公事,旁边的书吏一直在记录。”乌岚道,“城中有文字记载?”

        “确有记载,记的也只是近三年的事,稚川城最早并不像如今这般秩序井然,稚川君先后从凡世请来许多智者、大儒,众人齐议,才渐渐将这些事物建了制,落实为稚川府制。”杜上公道,“起先,城中智者太多,不少人都曾在凡世封侯拜相,受当朝陛下器重。到了稚川,谁也不服谁,这一城之制,不能按凡世那样建,久也定不下来。智者们各个知书达理、能言善辩,却很少有人知道种粮、种菜,稚川虽是沃土,无人种植,也同荒地差不多。稚川仙君担心这群聪明人饿死,又陆续请来不少农人、匠人、百工之人,赐予他们法力,让他们各展所长,在城中安身立命。”

        乌岚不知不觉听入了迷,发觉杜上公不再继续,急问道:“稚川城秩序就这样建立了?”

        杜上公脸上浮出笑意,“稚川君本来也以为,温饱问题解决,智者们就该做正事了,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了,换作是乌娘子,在尘世已享过人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偶然得入仙境,余生最想做什么?”

        “长生不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