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生产足额的白币,须足额的铜、银,并相当成本的溶冶技术。
方徵音解不了铜矿匮乏的根本矛盾,只好祭出一个以贱代贵的阴私法子。
皇帝御笔亲批五家负责铸白币的宝泉局,方徵音却给了五局不一样的方子。两京他不敢含糊,用的自然是好方、好料。
其他三局,乃至由他们生产出的第二批、第三批白币,却是由二分铜、四分铁、四分锡铅熔铸而成。
方徵音费那么大劲研制所谓铸方,主要攻关的不是别的什么技术难题,单纯是叫次等原料产生与银铜熔铸相同的色泽、密度。
这一眼真的官方造假专利,自是与民间假。币不可同日而语,原不应这么早被戳破。
起码放在金属化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忽悠糊弄个百年不成问题。
可坏就坏在,这世上总有那么一批怎么打也打不尽的假。币贩子。
先是福广奸商,囤积白币数万钱,意欲熔铸高纯度的铜银,做些勾兑、掺杂的勾当,好叫万钱生万钱,钱钱无穷尽。
哪知才开炉,就发现上当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