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宋时,欧阳修、苏辙首推别解,质疑毛诗并非孔门子夏所传,而是毛氏一家之言;渐渐“招贤”“怀人”众说纷纭,士子甚至常为解诗大打出手。
但他们打的是蒹葭,是白露,是伊人,也没水中央什么事儿。
直至朱熹,尽废毛诗,再做《诗集传》。
前朝蛮夷当道,为开科举之便,胡乱框定朱子传做标准教材,但毕竟一家之言,难以概全。
如此题,朱子只说:“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好家伙,到他这连“伊人”是男是女,是实是虚,所指何人,都没个准话儿了,再以一句朱子提都没提的“宛在水中央”命题,究竟是考秀才呢,还是考朱子呢?
早在大宁开科之时,会试圣裁,太.祖已察觉科举出题的这一疏漏。
于是便有了想法,要重编一部旷世之作,尽解经书以辙天下读书人。
他诏令帝师云鹤,领当世大儒,博综古今,考前儒异说,阐圣人幽旨,于文渊阁内潜心修撰。
奈何书墨未成,太.祖崩殂,至高宗、神宗,人事几度更迭,云鹤更是身陷囹圄,以谋逆罪彻底除名,云门一朝散尽,帝师所编鸿篇巨制,亦不知所踪。
尔后,编官方科举教材一事,就落在神宗近臣、翰林学士陆渊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