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王公贵族惯用封地、封号等为氏,以示与平民区别,也分出同姓不同支之间的三六九等。

        不止西方有路易·亨利二世·德·波旁这等贵族,教名、本名,连着封地,长长一串,不明觉厉;咱们老祖宗也不甘示弱,姓、氏、名、字、号自名层层buff叠上,牌面满满。

        就拿同为贵族的屈原来说,楚国芈姓这支,祖上受封屈地,是以得屈为氏。到屈原其人,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合起来芈屈平原正则灵均,这谁看谁不迷糊。

        秦后虽姓氏合一,取名简化了些。

        但以郡望为标志的门阀制度崛起,换汤不换药,比之氏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门阀的巅峰在南北朝。

        士族自此按地域划分为郡、侨、吴和虏“四姓”,亦可称四大利益联合体。

        山东、关中士族称郡姓。以太原王、清河崔、范阳卢,京兆韦,河东柳、裴、杨等为首。

        西晋末年永嘉南渡的北方望族,称侨姓。以王、谢、袁、萧四大姓为首。

        江南地区土著望族,合称吴姓。朱、张、顾、陆等四家为大,顾占其一。

        北边后起的大家族谓之虏姓。较为有名的,有长孙、宇文、于、窦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