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让家里孩子能读书认字,用不着这么早就送去族学,赵怀玉和赵大哥当时都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才去学堂。

        赵大哥学了三年就不去了,赵怀玉是因为有天赋才多上了两年,就这其中的花费也不少。

        虽说族学是不收什么束脩,但是平时的笔墨纸砚,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的节礼,几年下来的开支对农家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所以赵家村其实送孩子去族学的也不多,家家户户孩子多,哪个送哪个不送。

        人多就容易出现问题,赵家只有赵怀玉兄弟两人,赵父赵母才顶着压力送哥两个去念书。

        现在哥两个都娶妻生子了,以后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这做大家长的就要考虑更多。

        “那是家里这几年境况好转了,之前老二一个人每个月都上交公中七百文,现在加上老二媳妇,一个月有小一两,光他们这一房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两。”

        “地里的粮食、家里的鸡鸭,刨去我们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一年还有个将近十两。”

        “老大两口子应该是算过了。”赵母在心里想了想。

        “送孩子去学堂不是问题,关键是送多久,虎子现在才八岁,要是跟老二一样读到十五岁,那家里的负担就太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