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问题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而且没人刁难。

        “嗯,请问乔泽博士,在你的论文中,对于论文第十三页中,d公式中的特定形式和参数的选择,是否有明确的数学理由?例如,为什么选择了某个特定的超越函数或超螺旋路径?这是否基于某些数学性质或实验观察的启示?”

        “我注意委员会有学者认为你关于超越几何第二定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失效,其解是发散的。你是否考虑过这种观点?对于公式的适用性范围和一致性,有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请问……”

        ……

        答辩委员会总共提出了七个问题。

        好吧,其实都不能算具体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照顾今天来观礼的学者,专门设计的几个问题。

        让乔泽能更清晰的解释论文中一些比较难以让人理解的那些关键点。

        可以将之理解为华夏特有的礼貌。

        毕竟今天这场答辩国外来的学者很多。尤其是很多本身就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学者,对数论方面的理解可能比较浅。让乔泽讲的更详细些,有助于观礼的学者们能更清晰的理顺乔泽的思路。

        乔泽花了大概半个小时解释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