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跟最后只有一个人获奖的诺贝尔奖相比,这种评选方式虽然对候选人的要求更高,可能从进入榜单前十开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数人拿放大镜打量,但这持续一年的曝光度可不容小觑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能进入这个候选人系统,本就代表着工作被认可,甚至这个研究方向是有价值的。
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乔泽出名可不止是在学术界,更在企业界有着鼎鼎大名。
多少人靠着乔泽开发的材料模型吃饭呢。
未来一旦新元素制造的电池技术发布,又是一大票企业要靠乔泽的专利吃饭了。
所以真要能获得了西林数研所的认可,只要能进前十,哪怕最终跟大奖擦肩而过,想要拿项目必然也会简单很多。
这种平向科研课题都能变简单,就更别提纵向科研课题了。
以现在国家对西林数研所那位的宠溺态度,进了这个排行榜,一些之前申请不下来的国家级或者部委级项目,说不定就能拿到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三十岁五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要知道各种课题申请竞争太激烈了。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三十五岁在国内研究领域同样是个坎,因为低于这个岁数,可以申请青年科学基金,这方面的课题申请都是跟同为三十五岁以下的那些刚刚博士毕业的同龄人竞争。
一旦超过三十五岁,对于科研人来说在高校里可能还只是讲师,但再想申请同样级别的课题,却得跟无数已经是博导、硕导的大佬们竞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