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术界的耻辱,更让我们对于整个评审过程有了太多怀疑。曾经我们将所有奖项公平的希望寄托于评审委员会的专业跟公平,但这种想法过于乌托邦了。至于如果有人问我遇到这种威胁该怎么办?

        很简单,我会曝光出来,既然安德烈爵士都有为了科学院的百年声誉殉身的勇气,我不明白当时是何种压力让他不敢在公开媒体上告知所有人他所受的威胁。我甚至不知道这种压力到底来自内部还是外部。总之,这次丑闻本不该发展到这种程度!”

        当这个声音在极短时间内传遍世界,一切的解释跟辩驳都显得苍白无力。

        诸多学生们的情绪也再次被撩拨了起来,甚至开始沸腾。

        因为教授说的对啊!

        受到这种不公威胁的第一时间难道不应该直接曝光吗?!

        只要曝光了,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力量难道不足以让那个试图伸手干预一个世界级大奖的小局长下台?

        事实也证明了,那位局长在事件曝光之后,已经顶不住压力在办公室里选择了退圈么?

        对于这些新生代的科研力量而言,他们是真心希望这个世界是有学术公平的。

        效果也极为明显,科学院内部所有跟克拉福德奖相关的评审们不管之前在科学院内部是何种职位,都开始陆续辞职。甚至有人主动放弃了院士的头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