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
玉琳的文章一经发表,勾起大众回忆,也让很多读者纷纷写信写文章抒写改革开放后身边的变化。
几年前是敢干,几年后是给那些正在徘徊要不要建的村办企业做了一个成功的示范,意义重大。
1月25号,农历腊月初五晚上7点,兰娟拿着稿费纪念版样刊和一纸特约撰稿人的聘书,敲开了玉琳家的门。
“玉琳,温主编让我连夜给你送来的。谢谢你。我们这期报纸售空了,读者来信也是历次最多,玉琳,你写的文章还是那么生动活泼重感情。”兰娟气喘吁吁,神情激动。
范亚娟徐慧连忙请兰娟沙发上坐,给她倒了一杯水,让孩子先缓口气再说。
玉琳疑惑了一下,接过兰娟手里的这张纸,是报社单独发给她的特约撰稿人聘书——原来严斐在意的是它。
“玉琳,有了这层身份,你就算我们报社的编外人员,有好的文章都可以往我们社投稿。特别优秀的文章会被消息收录,你懂我的意思吗?”
有可能被谁看到。
“嗯,挺好,谢谢你特意过来,你吃过饭了吗?我给你煮个方便面。”
“好,谢谢。”兰娟点头,看大家都在看电视,没有人注意到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