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白了,就是仗着国舅的身份不要脸,任由张德的“忠义社”和李世民的朝廷撕逼去。其中“忠义社”和朝廷混杂了多少家族多少人脉,那是他们的事情,和他长孙无忌没有半个开元通宝的干系。
然后这半成利,说多又不多,就在于操作。还是拿盐举例,如果要卡死西域诸城,那么一年赚出五十年利润都可能;但要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么西域哪个地方没盐池?
同样的,瓷器也是如此。如果贴上皇室专用标签,能买一万贯一个花瓶,东关窑场的普通货十贯一个花瓶卖一千个也并没有什么难度。于是这里面就有了调控的余地,这又是朝廷和“忠义社”之间的博弈,其中朝廷官僚和“忠义社”勋贵之间会有多少讨价还价,长孙无忌根本懒得去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有一样,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张公谨能活着坐在西域都护府大都护这个位子上。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一切都是脑部,什么西域专卖,或许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那时候,别说长孙无忌,李世民都死成什么鬼样子了?
西域都护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长孙无忌从长孙冲那里得到的消息来看,他推断,华润号这个体系,甚至是王孝通在石城钢铁厂的设计,有一样东西是需要大量消耗,而大唐却难以生产跟上的。
那就是……人。
仅仅是毛纺业丝绸业这种轻纺,光苏州一地,不出意外新式缫丝厂扩充之后,就需要高达二十万人以上的织工。然而问题是,苏州当地此刻连二十万成年女性都难以凑出来,怎么可能有这么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于是三大船队除开探险之外,更多时候就是贸易,大量的贸易。而其中一项就是新罗婢、倭女的发卖。
同样的,多年之前,还在谋划上台的长孙无忌和张德马车问答之前,就已经发现,大河工坊对劳力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河东河套不管有多少劳力,突厥铁勒不管有多少俘虏,都能轻易地吞下去,然后消化的一干二净。
这是比“教化”还要迅猛还要高效还要恐怖的一种模式,一种让“蛮夷”绝对消亡的模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