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子弟见张德面色似有婉拒,连忙捧了过来,“今时算学,胜前人多矣。今时财货,亦胜前朝多矣。”

        贞观八年的消费市场,还真没办法跟隋炀帝玩脱之前比,别说隋炀帝了,就是圣人可汗那光景,都没法比。

        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隋朝的控制力度低,自由主义比唐朝强烈。杨坚又是个神操作的智力满级变态,一文钱能玩出五文钱的主。花点金银财宝外加嘴炮外加几万骁果,直接玩死了突厥,李董得亏没跟杨坚一个时代,否则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更别说有今天借壳上市的大好处。

        比起皇帝,世家的敏感度并不低,但是,新技术的诞生于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而言,只是添头。张德在河套搞的那些,真正让王氏感兴趣的,只有一个:为什么一个大河工坊,可以容纳数以万计的人呢?是怎么养活的呢?

        如果说这样一个模式,运作在一个世家手中,十年之后,岂不是就有数万极为听话的劳力,让他们干嘛就干嘛?而且论及组织度,比在田里刨食的农夫,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当初长孙无忌和张德在马车上的问答,极为忧虑的一个地方,也在这里。当然了,李思摩这个神经病的存在,让李董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老疯狗也不负圣眷,夷男就这么被他给弄的升天。

        “哥哥。”

        张德还在迟疑,程处寸上前一步,微微拱手,然后又冲长孙冲颔首点头,接着才道:“如今各地百工振兴,时不待我。若以城西事物为根本,精耕细作,只怕三五十年也未必能有想见。哥哥还望深思。”

        老张眉头微皱,程处寸是程操地的庶出儿子,论才能,绝对在程三郎之上。但可惜因为是庶出,所以栽培的有限,若非有忠义社这么个平台,想要拔尖出头,没有二三十年默默耕耘,基本无望。

        虽然他对小老婆生的儿子没什么成见,但是程处寸所说的话,有一个最大的麻烦没有解决。

        “四郎,城西的学堂是怎么来的,你应该也是知道的。此事,不是为兄说做,就可以做。朝廷怎么看,国子监太学怎么看,还有……陛下怎么看?”

        难题抛了出去,程处寸看了一眼王氏的人,然后道:“若为家学、私学,当无碍。不过,须得地方名望,方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