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还没有前往陇右,这时候还在京中,他时常在北方和草原诸族交手,对东北诸国诸族,也很是了解。

        再者辽西罗氏灭亡之际,罗艺补下,多流入左骁卫之中。故而李勣和张公谨,对辽河一带的行情,掌握的十分清楚。

        “莫非高句丽,非是用兵北地?”

        有人眉头微皱,之前朝廷中,不少人都觉得,黄头室韦可能要糟。到时候大唐不救的话对北地控制会出现动荡,很多归附的小弟会思量,是不是大唐没有那样的实力和勇气?救的话成本又太高,搞不好就是要在北地跟高句丽来一场大战。

        而战争是要看收益的,不论是掠夺人口还是掠夺耕地还是掠夺资源,最终的目的都是经济收益。掠夺人口可以是为了劳力,可以是为了耕地上的农民,甚至还能有良心点,是为了将来这些人口能够缴税。

        但一场只是为了救人的仗,大唐这个级别的国家,怎么可能干得出来?

        单纯的为了宣扬仁义道德,两汉强大如斯,也没有干过。

        “若是高句丽联合百济,再因倭人,三方夹攻,新罗必亡。”

        新罗账面上的兵力是二十万,这个二十万的水分挤出去,实际战兵是五万,但还是有水分的,能和百济高句丽过招的,差不多也就两万出头。

        百济能拿出来的,也差不多这个数。

        但除非是亡国,否则不可能真的把家当全部贴上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