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有些明白薛大鼎想干啥了,眼睛微微一眯:“世叔的意思是……”

        “老夫知汝在幽州旧例,若华润号招募工匠,亦可添丁进口有犬羊奖赏,只怕本地做工之人,定是要生子多多益善。”

        “可是叔父,这田亩耕作之人,却不好说项。”

        “无妨,老夫听闻东宫有耕地利器八牛犁曲辕犁,一人胜百人。多余之辈,还是要多多做工,才能贴补家用。家中男子都在田中滚打,一年下来,也混不了几个温饱。操之,老夫说的可是正理?”

        张德虎躯一震,被薛大鼎的厚颜无耻震惊了,顿时抱拳拱手:“世叔所言,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实乃至理名言。尔等黔首小民,若是不知世叔人心,简直不配做人,枉活于世。”

        沧州刺史薛大鼎这一招,不新鲜,完全不新鲜。一千五百年后,地方上搞城镇化也是这个尿性。明明还种着地,可纸面数据上一看,立马儿成了城里人。既应付了上官的命令,又避免了骚扰百姓,实乃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再比如征地农民生产补助外加介绍外出劳务,那都是基层干部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再比如主要粮食生产区,田地统一承包集中耕作,那都是小儿科。种粮大户怎么来的?不就是这么来的么。至于什么联产责任承包制,小门小户干死也发不了家,致不了富。

        唐朝的厅级干部,业务水平还是不错的嘛。

        至于操作过程中,属下官吏为了油水有没有搞上田换下田这种猫腻,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至于地方土豪跟着刺史一起巧取豪夺,搞的怨声载道,这不是还没发生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