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也不想让这些眼红的人破坏村里的环境,就耐着性子给他们解释,如果不是那群老干部出了高价,那一百多斤黑鱼、塘鲺鱼、鳝鱼、老鳖根本卖不了三千多块。
如果没有溢价部分,这个小池塘只能捕上来的鱼,只能卖三千块左右。除去请的人工一千多,抽水泵烧的柴油钱两百多,自己一家三口的辛苦劳累费,能赚一千就不错了。
而且,也不是每个池塘都有这么多鱼。毕竟这个池塘离养殖池塘最近,大雨漫过池塘时,从旁边池塘里逃来不少鱼,久而久之,才能形成今天的小丰收局面。
李青云这么解释,打消一部人的贪婪心思,但仍有一些年轻人不服气,说能赚一千块也是赚的。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像你福娃这样大方,给下水的帮工一人三百,要是有得赚,给五十都是多的。
好吧,该解释的都解释了,如果他们不听,那也没办法。他们地头的池塘,可以随意搞,但是无主的池塘属于村里的公共财产,若是有人乱来,有的是人收拾他们。
把地上剩的小鱼小虾收拾干净,留下的几条大鱼交给李小厨,让他给大伙做一顿好吃的,就用工地上的临时厨房,反正今天工人放假,没人在这里吃饭。
在他们歇息、以及做饭的时候,李青云把水桶里的半桶小黄鳝倒进自家饲养的黄鳝池里,几十只小乌龟,就倒进了大池塘,和鳗鱼为伴。
那只二十斤左右的大老鳖,就经常在鳗鱼池里游荡,估计也没少偷吃鳗鱼。李青云暂时没功夫管它,大不了等其它几个池塘养老鳖时,再给它挪窝。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清理其它小池塘时,就没有这么多收获。若有逃脱的大鱼,李青云就用空间泉水拌上饲料,用大网诱捕,百试百灵,惹得围观的小伙伴直问他饲料秘方。
也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多城里的游客,有处理不出去的鱼时,就给川府鱼王的余军打电话,让他派人来拉鱼。这些鱼给的价格很便宜,但也是图这个赚钱,处理出去,总比在眼前坏掉强。
杨玉奴和蒋勤勤在镇上租了一栋二层小楼,成为青玉环保公司的办公地点。李青云给表妹出主意,说公司账面上有钱,暂时又不需要添加设备,干脆在镇上卖块地,盖栋大楼,以后他的旅游投资公司也搬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