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的好喜欢买水军。”
“笑死,她买那么多水军结果让自己被处刑。”
“只有我注意到段亦心粉丝里好多富婆吗?”
“什么,关注段亦心会变成富婆?”
“我刚刚去段亦心主页看了一圈,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富婆对她死心塌地了,换我我也爱,她居然会互关欸……哭了,还会给她们动态点赞!”
“这是什么博主啊,分明是闺蜜。”“刚刚看到一条评论,一个富婆失恋了,段亦心还发了一条长评安慰她,换谁谁能不爱啊。”
“当场抛弃渣男转投姐姐的怀抱好吗?”
讨论的重点逐渐开始转移到了段亦心在评论区的回复上。
而这样大量且走心的回复,显然不是之前营销号说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包装。
之前营销号带起来的节奏不攻自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