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政事堂还有两位宰相,尚书右仆射刘仁轨身在长安不能前来,而中书令则是那位兵败的李敬玄,自然也不能到场议事。
除了宰相之外,熟悉西域局势的礼部尚书裴行俭也在议事人员之列,其余还有兵部尚书欧阳通、右武卫大将军王方翼、右卫大将军李谨行等人,满堂紫衣可谓重臣济济一堂。
高宗向来将军事抓得很紧,几乎不容武后染指军权,今番若非卧榻不能起身,也容不得武后主持这样重要的军事议事。
议事申时开始及至深夜,宰相们几多谋划争吵,武后方才作出了令李敬玄退兵而归,并派出使臣向吐蕃议和的决定。
群臣告辞离去后,武后依旧高坐在殿上长案后,望着那张从鄯州送来的战报,不仅一声喟然叹息。
何能想到,在吐蕃主少国疑内忧外患之时,钦陵居然还会断然出击,击败前来冒犯的唐军,当真是大出意料之外。
这么说起来,李敬玄已是两度败于了钦陵之手,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损失可谓惨重,回到朝中,免不了去官罢职的下场。
李敬玄这一去,掌管朝廷出旨的中书令一职就空置了下来,倘若能够使得自己的亲信获得这个职位,无疑于是对宰相集团又一个沉重的打击。
想到这里,武后的心止不住热乎了起来,一双凤目更是流淌着让人琢磨不透的神采。
可是,要推荐谁来担任中书令呢?
在宰相当中,刘仁轨、郝处俊、李义琰、张大安四人在丞相中资格最老,也是最坚定的反武派,大有一条路走到底的架势,若让这四人谋取了中书令一职,无异于给自己树立了强大的敌人。
裴炎、崔知温、王德珍三人虽是自己拔擢的宰相,然可惜资历太浅,竞争中书令一职有些乏力,自然也是不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