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距离,就是这几块土地距离荷兰、大明的远近,荷兰的本土在欧洲,距离南洋有数万里,而大明近在咫尺,所以从距离上来说,这里理应属于谁,就会一目了然。”

        “郑司令……”

        郑芝龙摆手,让斯佩克斯闭嘴,“所谓历史,就是这几块土地与荷兰、大明的历史关系,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明的远洋舰船就来到过这些地方,建立过贸易据点,进行过合法的贸易,后来葡萄牙、西班牙相继侵入这些地方,大明的贸易活动才被迫中断,现在大明的南海舰队,只是重新回到这些地方,对荷兰来说,虽然对这些土地有事实上的管理权,不过这是在驱逐葡萄牙、西班牙之后,与大明相比,更是晚得多。”

        “郑司令所说的实力,是不是指的是军事实力?”斯佩克斯终于插上一句。

        “至于实力,是指整个国家的实力,当然包括军事实力,”郑芝龙瞄了眼斯佩克斯,挑衅的意味很浓,“大明的实力就摆在这里,明显要优于荷兰,真要进行战争,则爪哇岛也会是大明的目标。”

        “郑司令是在威胁我吗?”斯佩克斯以进为退。

        郑芝龙给出了一个斯佩克斯十分清楚的答案:“非也,大明不愿意与荷兰发生战争,我们期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纠纷,但如果大明期望的和平不能实现,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是战争,以实力说话。”

        郑芝龙没有像斯佩克斯那样,有清晰的谈判诉求,他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则,这些岛屿的归属,也就十分清楚了,斯佩克斯强调的实际有效管理,被郑芝龙击得粉碎。

        特别是依据历史原则,这几块争议的岛屿,应该全部属于大明,而荷兰人是不足不扣的南洋入侵者。

        虽然郑芝龙偷换了有效管理的概念,比如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虽然在有些地方建立了贸易货栈,但他并没有对这些土地实行事实上的占领,也没有形成事实上的管理权。

        这与荷兰人完全肢解、剿灭了这些土地上独立的小国完全不同。

        郑和建立的贸易货栈,连海外的军事基地都算不上,与荷兰人建立的贸易据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