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很快,朕已经出了一万两银子,向王徵购买了自行车的生产技术,新元之后,就会在西安生产。”朱由检对陕西情有独钟,他要让陕西成为大明工业化的样板,而且陕西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也适合自行车通行。

        “一万两?那王徵不是发财了?”毕自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项技术就能卖一万两银子,比他们这些高官的俸禄,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

        “当然,王徵的技术,也不能无限制地卖下去,否则将来生产的自行车太多了,就会卖不掉,朕与王徵约定好了,他还可以向三个卖家出售,将来分别在天津、南京、广州建厂生产自行车,除此之外,不得再向他人出售自行车生产技术。”

        “还能有三个买主?那就是四万两。”税务部长黄士俊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响才合上,“陛下,王徵卖了这么多银子,那他要不要纳税?”

        “当然要纳税,”工商部长刘宗周没好气地说,“陛下,王徵这是无本的买卖,税率应该要增加。”

        交通部长李长庚则看到,有了自行车,将来大明的交通会便捷很多,因此他不同意增加税率,“王徵得到大量的银子不假,但他也付出一生的心血,他写出《远西奇器图说录》的时候,可是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

        朱由检咳嗽一声,压住大臣们的议论,“诸位爱卿,税率是否增加,得看大明的税法,不能看到别人得了银子就眼红,相反,我们应该看到,王徵在得到大量银子的同时,朝廷的赋税也增加了。”

        “陛下……”刘宗周支支吾吾,他实在无法从大明的律法中,找出增加税率的条文,只是感觉王徵的收入太高。

        “刘爱卿,既然没有相应的条文,就不能随意增加税率,否则,执法者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朱由检比较痛恨红眼病,大明的工商人士就是常常被这些红眼病吞没。

        “陛下,王徵的收入,太过骇人,一项技术,就可以卖出四万两银子……”刘宗周还有些不服,但他自己也觉得,实在找不到课以重税的理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