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办法?”帕拉塞虽然是大城的国王,哪里比得上普蒂的来谋深算?
“陈兵边境,各个击破。”普蒂的手段,是让三人都失去担任国王的希望,一旦对权力绝望了,他们才有可能回归大明,去大明做安乐王爷,当然普蒂的手段是和大城以及大城背后大明的实力相关的,没有实力做后盾,一切都免谈。
普蒂用什么手段,李腾芳就不管了,他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朱由检的期望,至于免去的五十万两抚恤金,也是朱由检的意思,明军的伤亡毕竟很少,再说普蒂劝说老挝回归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李腾芳用五十万两银子的期望值,买下了大城王朝的怨愤。
无论普蒂的劝说能否成功,大明都是赢家。
李腾芳暂时离开大城,去了原来东吁王朝的土地上游山玩水,实际上,他是在考察民情,大明实现了对东吁军事上的占领,但百姓是否接受大明,那是另外一回事。
战争以前,东吁王朝的人口估计有一百五十万,因为他隆屡次对外入侵外邦,加上派遣刺客入京刺杀朱由检,引来了大明的报复,十万明军大举进入东吁,所有的战斗都是发生在东吁的本土,战争让东吁人口急剧减少,现在东吁的土地上,人口不足百万,减少了三成以上。
大明对东吁士兵和权贵的屠杀、东吁溃兵的祸害、大城军队对东吁百姓的报复,是东吁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战乱中疾病、饥饿、逃亡,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自从缅人在东吁立国后,历代君主都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北面与大明、东面与大城、东北与澜沧,以及曾经的素可泰王国,因此,东吁的一百五十万人口中,成分复杂,民族众多。
以人口的数量计算,缅人最多,大约占到六成,近九十万;掸人和孟人各有二十万左右,汉人超过十万。
掸人主要聚集在东吁王朝的东北部,以前的阿瓦王朝就是掸人建立的;孟人主要分布在东吁王朝的东南部,他们曾经在此建立了以白古为国都的白古王朝。
但这两个国家先后都被东吁王朝灭国,掸人和孟人都与缅人有很深的隔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