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制造出实物,那这本书有什么用处?这些科学知识,难道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朱由检也不理会王徵吃惊的样子,“西洋人学习了这些知识,可是制造出了相应的实物,既造福百姓,又能赚取银子。”

        “赚取银子?”王徵缺的就是银子,如果有银子,他早就试着制造他的这些器物了,“陛下,这些器物,大明真的能够制造出来吗?”

        “必须要试过,才能知道,但有些器物,肯定能制造出来,”朱由检摊开《远西奇器图说录》,“朕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自行车,如果真能造出自行车,那普通百姓赶路,可是方便多了,大明现在有许多水泥路,特别适合自行车。”

        “陛下,草民试着用木材制造过,但不能使用。”王徵有些失望,但在科学和朱由检面前,他不敢撒谎。

        “木材太笨重,自然不行,将来需要用钢铁制造出来,”朱由检也不客气,“王爱卿,你这自行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陛下,草民实在不知,究竟如何改进?”

        朱由检开始普及科学常识,“没有一种器物是永恒的,所有的器物都会被不断出现的新的器物所取代,就像自行车,原来百姓出行,只能依靠马车,甚至是步行,一旦自行车问世,百姓将大量采用自行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行车也需要不断改良,将来还会被其它更为先进的器物所取代。”

        “……”

        “所以,朕认为,你所设计的自行车,还有几处需要改良。”在科学面前,朱由检是不讲面子的。

        “草民求陛下指点。”王徵微微点头,他没有制造出能够使用的实物,基本上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自然不知道自行车的优点和需要改良的地方。

        朱由检也不客气,“首先,这前后的轮盘,不能前大后小,也不能前小后大,前者比较费力,而后者则会降低自行车的速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