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急了:“大人,我的士兵都有战马,一路上也辛苦不到哪儿去,经过今天的休息,他们的体力一定能恢复,再说了,守卫前屯,三千人足矣,又不要全军行动。”
“那……好吧!”孙承宗知道袁崇焕的性格,不让他去前屯,怕是觉都睡不好,还谈什么休息?“崇焕小心,建奴的战斗力,你是见过的。”
“是,大人,属下一定会小心从事。”袁崇焕现在真不敢冒险,不是因为朱由检和孙承宗的警告。
毕氏燧发枪是第一次上战场,谁也不知道它真正的威力,必须经过战场的检验才会知晓,万一燧发枪在战场不灵光,而士兵们又没有铠甲保护,那损失可就大了。
第二天辰时,袁崇焕带着李行的第一旅三千多士兵,早早进驻前屯,前屯原来的守军则撤回山海关。
山海关外,左边是崇山峻岭,又有辽东长城的余脉,根本无路可走,右边是渤海,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
前屯就扼守在这条通道上,将建奴死死地阻挡在关外。
若论起地势的艰险和战略位置的重要,前屯更甚于山海关,是山海关当之无愧的北大门,只是前屯建造得过于狭小,无法部署大量的军队。
建奴对攻下山海关也没做指望,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进攻,多是以小股军队骚扰,尽量疲惫明军。
孙承宗是“积极防御”政策的倡导者,他组织敢死队,趁建奴人数不多的时候,常常出前屯偷袭,虽然战果不大,但也让建奴不胜其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