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王朱常瀛最早回到京师,对朱由检的胡作非为十分惊讶,这小子怎么像年青时的自己呀?又是水泥红砖,又是进入军营,又是山东灭倭,他到底哪来的本事?不过,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赚银子。

        “桂王叔,要让水泥厂修道衡州,现在恐怕不行。生产出来的水泥没人买呀!这水泥的生产,是需要大量的本钱的。”为衡州的百姓?朱由检宁远相信媒婆的嘴。他当然希望将水泥厂推向全国,在大明修筑大量的水泥路。

        但现在不是时候。水泥商业价值的开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现在也没人愿意花钱修水泥路。“不知道桂王叔能否说动湖广布政使,或者当地的商人大户,修筑一条从武昌到长沙的水泥路?”

        “修筑水泥路到底有什么用处?”朱常瀛知道,要说动湖广布政使,实在太难。但说动当地大户名流,还是有一定的希望。但至少,要知道水泥路的用处,要不,怎么向别人兜售水泥呀?

        “武昌和长沙之间,河湖密布,道路曲折,阴雨天更是泥泞难行。其实武昌和长沙之间,没有高山阻隔,如果能修一条从武昌到长沙的水泥路,可以将原来两千多里的距离,缩短到六七百里,只有原来三成,大大方便了过往的商贾和行人。对于水泥路的具体情况,桂王叔有时间可以去东直门外看看。”朱由检又转向惠王朱常润,“惠王叔的封地在荆州,离武昌、长沙更近,不知道惠王叔是否有意?”

        “那水泥厂怎么办?”朱常润更关心的是怎么分银子,他家有大量的人口,手头还真不怎么宽裕。

        “如果能谈妥,小侄就安排人手去湖广,两位王叔负责征地和筹集银两。不用农田,水泥厂需要建在依山的地方。至于所获得的利润,”朱由检在两人的脸上扫了一下,让他们听清楚了,“按照耕地十五税一的标准缴纳赋税,其余的部分,两位王叔各占四份,小侄年幼,就少分点,占两成。两位王叔可有意见?”对于水泥的推广,朱由检不是以挣钱为目的,他心中有一盘更大的棋,所以让两位王爷占利更多。

        其实,如果武昌到长沙的水泥路修好了,商贾、名流、政府和百姓都会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特别是在江南水塘河沟密布的地方。这些水域既不宽也不深,但行人却无法涉水而过,特别是在秋冬季。

        “就怕布政使大人不同意。”朱常润的眼睛里,已经闪着攫取的光,但他是无权无势的王爷,又没什么存款,要想说动布政使,的确不容易。

        “修筑水泥路给当地带来的好处,刚才小侄已经说了。沿武昌到长沙的水泥路,快马两天就能到,即使坐马车,也不过三四天时间。此外,还有一个好处,”朱由检看两位王爷动了心思,拼命为他们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湖广大户所占的土地越来越多,无地可耕的百姓就越来越多。这些无地的农民,如果作为工人到水泥厂做工,或者参加修筑水泥路,就能取得酬劳,可以养家糊口,湖广的地面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好,贤侄,一旦能筹到修路的款子,我们立刻着手水泥厂的事。”桂王朱常瀛当即拍板,他的经济实力远超朱常润,在地方上的威望和交往也好过朱常润。除了布政使一条路,他还可以发动当地的大户名流参加。

        “等等。贤侄,这水泥厂不能没有我的份吧?”看到两位弟弟即将到手的利润,作为兄长的朱常浩那甘落后,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什么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