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砌墙,真有这么快?那房子的质量会不会有问题?不会是一次性的房子吧?”李春烨虽然听说过朱由检鼓捣出水泥、红砖,又能训练士兵,特别是那次与朱由检在兵部的单独谈话,让他对朱由检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已经决定此生就跟着朱由检干了。但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房子建设,他还真有点不相信。
“晚辈哪敢欺骗尚书大人?”朱由检真不希望这位好奇心特重的尚书大人,不要被自己的红砖惊得掉了下巴才好。
“那好,我们先商量调入军官的事。赵彦、鸣泰,你们也过来拿拿主意,一会我还要去看看军校。”李春烨的风格,公私分明,这选拔军官的事,必须集体决定。
兵部的左右侍郎赵彦、阎鸣泰也参与到讨论当中。
“殿下,你先说说,军校能承受多少军官的学习?”军校的筹建是由朱由检负责,并且李春烨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筹建军校,这军校的规模,李春烨当然希望由朱由检拿出方案,自己才好执行。
“尚书大人,两位侍郎大人,我初步设想,从各地抽调三百名军官,组成军官班,主要教习新式训练方法和新的训练大纲。由于北方建奴、蒙古军事压力比较大,能否优先安排北五省的军官?”北方游牧民族压得大明喘不过气来,朱由检做梦都想解除大明的北部兵患,北五省的军队,离京师比较近,可以快速调往北方前线,因此,整顿北五省的军队,是当前军校培训的重点。
“北五省?可陕西隔着长城与鞑靼对峙。如果抽调陕西的军官,一旦鞑靼人入侵,没有军官的士兵,是无法作战的。还是先培训京师的军官吧。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都可以抽调军官。
“尚书大人,山东兵经过秦永年将军的整顿,到时候应该已经成型,可以调动部分山东军官进军校训练。”朱由检知道大明有两百多万军和兵,不可能一日而功,本着训练一批,完善一批,让新的训练方法在军队中扎下根的思想。秦永年深悉奋武营的训练方法,加上中下层军官入校学习,将来的山东兵一定不会弱于京师军。
“嗯,具体名额殿下分配好以后,交给兵部审议。”李春烨也知道朱由检谋划山东的事,他当然原则上同意朱由检的要求。
“那培训多长时间?”赵彦的问题问到点子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