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奋武营的指挥使,以后奋武营的六千士兵,基本上就是自己的私兵了。
高兴归高兴,他打发传旨太监时还是给了二十两白银,这些皇帝身边的红人千万得罪不得,他们可能帮不了你什么忙,但在皇帝面前说说你坏话,诋毁你的形象却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不会诬陷你,光夸大你的缺点、忽视你的优点就让你受不了。
“应元,圣旨上怎么没有对秦将军、奋武营的嘉奖以及山东的人事安排呀?”朱由检兴奋之余,最关心的还是山东的人事安排。
“也许另有圣旨吧!”徐应元虽然是太监,对朝廷的政务还是很熟悉的,这是专门发给朱由检的圣旨,对秦永年和奋武营的嘉奖当然不会在这张圣旨上,大明户部再艰难,还不会连圣旨都没钱发出来吧。
朱由检想想也是,是他太急了。“应元,你说,这次是好事还是坏事?”冷静下来,朱由检心中也感到不安,他是王爷,担任军职是不符合大明祖制的。地位越高,受到的嫉妒越多。
“是好事,也是坏事。”徐应元就像辩证法的高手,总是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不过朱由检已经适应了他的思维方式。
“那你说说看。”虽然来到大明才几个月,朱由检体会到王爷的优越性,但体会更深的还是大明朝廷的复杂。
无论你做什么,总有政敌指责你,汉人从来不缺辩证法的高手,只缺像许三多那样一根筋做实事的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政敌又会指责你白拿俸禄。
要想升官,做不做实事是无所谓的,只要政敌尽可能少,后#台尽可能硬,稀泥尽可能溶。
“我先说说好事。殿下荣升奋武营指挥使,以殿下的身份,奋武营今后恐怕就是殿下的亲兵了。殿下又分管四武营的训练,可以为大明训练更多的优秀士兵。”徐应元不知道朱由检有什么真实的想法,年纪轻轻的王爷成为大明从三品武官,这是很忌讳的事,而朱由检却乐此不彼,如果说朱由检一点谋反的心都没有,他是不太相信的,但朱由检又没有露出太多的野心,所以他也不能将话说得太明白。
其实朱由检真没有谋反的心事,一方面朱由校、张嫣对朱由检真的很好,甚至都有点溺爱了。更重要的是,朱由检知道大明的发展历史,朱由校不久之后就会英年早逝,而自己是朱由校血缘关系最亲近的男丁,成为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
既然能继任皇帝,那何必还要谋反?至于朱由校为什么早逝,他倒记不清原因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