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都这么说了,他们即使有疑问,也不能再责疑了,有些事,心知肚明比说出来好得多。
李春烨眯起了眼睛,似乎在消化朱由检的“肺腑”之言。从他对秦永年的了解,心中的疑虑逐渐烟消云散了。“眼下奋武营还驻守在山东,殿下和秦将军有何打算?”
朱由检将自己的想法向在场的三人做了简要的汇报。秦永年能不能留守山东,在座的人都有决定权,他们都是主管京师军的高层,至少有建议权,所以朱由检也没打算瞒着他们,也许他们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当然,让秦永年偷偷组建海军的事不能说,谁都知道海军是烧钱的军种,现在大明的军费都花在辽东,地方卫所军都没有军费,哪有钱来组建海军?
李春烨看了阎鸣泰等人一眼,“信王殿下不仅指挥打仗的一把好手,对大明的军事布局也有独到的见解,是大明不可多得的军中良才。”他和阎鸣泰等人一样,从内心直接将奋武营的功劳算在朱由检的头上。
“殿下,下官有一疑问。不知殿下对辽东的战事怎么看?”兵部右侍郎赵彦,听朱由检的一番高论,已是心潮澎湃,虽然他的理念不同于朱由检,但他也不能否认朱由检的战术非常实在,也许并不华丽,却非常实用。
辽东是他的心病,大明死活不肯放弃辽东所剩下的弹丸之地,在军事上又总是不利,每次追究失败的责任,他们这些兵部的高官都胆颤心惊,生怕自己躺着也中枪。
“以现在的战争手段,大明难以收复辽东。”朱由检最担心的也是辽东,后世的历史上,大明就是亡于建奴,汉民族的脊梁被压断了近三百年。“大明虽然组建了关宁铁骑,但建奴从小生活在马背上,人马早就融为一体,骑射功夫非临时组建的关宁铁骑可比。而且,如果大明的军队跨过长城,粮道容易被来去如风的建奴骑兵所断,没有补给,大明军队将不战而溃;若不跨出长城,不仅关外之地收不回来,山海关的重兵会消耗大量钱粮,长期下去,沉重的军饷大明怕承担不起。”
“连关宁铁骑都不能取胜,大明将何以战胜建奴?”阎鸣泰叹了口气,他对辽东早就没有了幻想,但大明朝廷却死活不放弃关外。
“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作为农耕民族的汉人,单兵无法对抗,就像无法在单兵上对抗倭寇一样。但汉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人技术先进,可以通过修路来保障供给;二是拥有火器。如果大明的火器得到改善,射程能超过弓弩、射速也得到提升,这些火器将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恶梦。”朱由检绝不是右倾投降主义者,既然汉唐能打败北方游牧民族,科技更加先进的大明没有理由做不到。
在后世的历史上,建奴入关,统治了汉人将近三百年,但那是汉人内部出了问题。
在建奴入关之前,大明已经亡于大顺政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