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可知道大明不以言获罪?不管是不是捕风捉影,言官都可以以防患未然说出无数条理由,反正言者无罪。如果说的人多了,就是皇帝也架不住。殿下可知万历帝为何三十年不上朝?”徐应元的分析还真有点道理,再说,天启皇帝也不是成祖、万历、正德那样的牛人,真要发生言官大规模弹劾的事,他怕也不是能担待的人。

        朱由检这才发现自己的白痴,好像大明朝是臣子最不怕皇帝的朝代,奥,加上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是不是中央王国真的要到了羽化的时代了?自己具有后世的经验,又能为中央王国在羽化时做些什么?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先解决好眼前再说,“恩,也是,那我平时注意点,尽量不做引人关注的事。”其实,朱由检自己都不相信,他现在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引人关注?奋武练兵、开发火器,以及自己正要打算做的事。

        “殿下明白就好。”徐应元觉得朱由检是聪明人,话只要点到即可。

        “应元,我要见皇上。”虽然有徐应元的提醒,朱由检不敢掉以轻心,但该做的事还是不能落下。朱由校一贯不太喜欢让繁琐的政务耽搁自己的木工活,既然现在重视军事,那就抓住机会,和他说说组建军校的事,让军官能批量生产,免得自己一个人练兵,累死不说,训练的速度也不够,毕竟女真建奴和农民起义都不等人。

        “是,殿下。”徐应元口中答应,脚步却没有动,“殿下可是去宫中谢恩?”

        “恩,这可是皇兄的天恩,我必须当面谢恩。”朱由检根本没想到谢恩的事,不过,为了打消徐应元的担心,只好顺口回答,将话藏在心里,已经是他的习惯,也许他注定要孤独地为大明的重生而奋斗了。不过,徐应元的话提醒了他,如果别人问起,就当是进宫谢恩。

        徐应元很快准备好,二人直奔乾清宫而去。

        朱由校还没散朝,见是信王到了,早有太监将朱由检引到乾清宫等候。捧着散发热气的香茗,朱由检没有心思品尝,他在乾清宫转悠起来。各种文件当然不能碰,谁知道是什么级别的机密?自己这个王爷只不过是个虚衔,实衔不过是奋武营指挥同知,而且还是刚封的。

        在乾清宫中,让朱由检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

        一是乾清宫内摆满各种完工和没有完工的木器,有木椅、木橱、木柜,甚是还有一个巨大的木床,如果申请吉尼斯纪录,或许有希望,不过,吉尼斯纪录现在还没有诞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