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乡村首富 >
        当然老张家收获的是整整装了几大箱子的合同书,整个白鹤村都成了欠债的,债主就是张文林,但是整个白鹤村却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不是。

        当整个白鹤村都在轰轰烈烈地修路建大棚的时候,整个坝头乡的人都在议论纷纷。

        毕竟这么大的动作要是不知道那就奇怪了,随着这件事在乡里传的神乎其神,白鹤村的村支书张文林也成了人们口中又一次被提起的谈资。

        有人说他犯浑,自然也有人说他这事对得起祖宗,是积德积福,大棚蔬菜到底种不种得起来还不知道,但是这路确实已经在修了,甚至有些个跟张坝公路靠得近的大队已经修好了直接通到大队上的水泥路。

        要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是别说在坝头乡了,就是在全县你也找不出第二个张文林,谁肯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那数不清的钱给村里修路盖大棚。

        整个十月,除了张湾的人都在白湖湾照料鱼塘外,几乎所有白鹤村的人都在学习怎么种菜,种了一辈子地,到头来还要专门去学种菜,这一时也成了一桩新鲜事。

        虽然看起来全村人都干劲十足,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但是张文林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好不容易发动了全村人铲了地里的庄稼搞了蔬菜大棚,但是这可是拿着人命在干,稍有个闪失那--

        如果不是张文林的手笔够大,气魄也有,舍得花大代价,村里也不可能跟着他干,种庄稼的把庄稼铲掉种菜,这无疑是在自毁跟脚,即使张文林花费巨大,各个大队都还有一些钉子户不听不干不动。

        简直就是旧时代的钉子户,钉在那里你就别指望他出来。

        张文林也懒得去计较这一家一户的得失,他等得时间等不得,第一茬大棚蔬菜一定要在10月份种下,趁着年底春节的时候卖出去,有了第一笔回笼的资金,不怕钉子户不动心。

        更重要的是,他也需要第一笔回笼的资金来稳定村里的民心和热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