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无顾忌,周赫煊会撰写《菊与刀》。这是后世公认的“日本学”开山作,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年代美国甚至依靠这本书来了解并改造日本。

        周赫煊完全可以按照《菊与刀》的框架,摒除里面关于二战的内容,换上其他例子来深度剖析日本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并指出日本一直以来的大陆政策,最终做出它极有可能侵略中国的预测。

        这本书出版后,绝对会给周赫煊带来巨大的名气,还可以给当下的国人以警醒。

        但就算要写,周赫煊也不敢在天津写。因为天津是张作霖的地盘,而张作霖背后又是日本人在支持,此刻写出来完全属于作死。

        那究竟该创作什么作品,既能让他拥有社会影响力,而且不会得罪任何势力呢?

        思考良久,周赫煊终于在稿纸上写下四个字——大国崛起。

        央视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崛起》不能照着抄,因为它包含二战及战后的信息,且只属于比较浅显的科普性视频,许多深层次的东西根本没有展开。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建国,而是在七年后才立宪法、选总统?比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进行,除了瓦特和君主立宪制外,到底还有哪些重要原因?

        这些都是央视的《大国崛起》没有深入分析的。并且各国的崛起过程,在央视的片子里都很伟光正,黑暗部分要么不提及,要么一句话带过。

        周赫煊只能借鉴其基本框架,然后往里面添加更多内容,并扔进去自己的私货。他必须通过各大列强的崛起之路,用来分析建言中国未来的发展策略,这样写出来才会更有影响力。

        “十五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互相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先后登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