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月二十二日起,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参战部队进一步加强,攻击面进一步拓宽,战斗规模进一步扩大,战绩也更加显著。

        十月上旬,百团大战进入了最为艰苦的反“扫荡”阶段。

        以日寇睚眦必报的作风,连续两次遭到八路军大规模的打击,又岂会忍气吞声?

        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日寇遂调集重兵,从十月六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报复性“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以重兵打击八路军主力,彻底毁灭抗日根据地。

        十月十九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据此,各地区军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作战。

        就在八路军的抗日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之时,第四集团军已经全员撤到了黄河南岸,其中第四十七军被调离,升格为第三十六集团军。至此,第四集团军只剩下第三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接替了巩义至新安一线的河防任务,第三十八军驻守巩义,第九十六军的防区在新安,一七七师驻扎在大坪沟煤窑沟一带,拱卫单石坡渡口。

        此时,黄河北岸的各抗战部队,包括八路军的军需物资都需要从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部转发,所以,黄河沿岸的渡口都是重中之重,护卫严密。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已经进入了初冬,寒风袭来已然透骨寒了,六十六团进入新驻地已经两月有余,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新驻地的条件虽然同样艰苦,但将士们已经满足了,又安顿了下来,又有新家了。

        营地依山而建,一座座低矮的窝棚星罗棋布,营地前是刚刚加固好的防御工事,再往前三五百米便是渡口,渡口旁的高地上设置了两门放空炮,那是战区司令部直属的炮兵部队。

        朝阳初升,渡口又热闹了起来,船只来去,补给队伍熙攘,仿佛只要天还会亮渡口就依旧是忙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