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愿意做那隐忍的君子!
如今六十六团已是一水的美械装备,又因为一道命令离开了形势大好的缅北战场……留下了满腹遗憾,兄弟们岂会不求战心切?
“是啊!”
郑三羊望着沙盘上显示出来的敌我态势,欣慰中也透着淡淡的失望,神情复杂,“照这态势来看,前线的友军已经胜券在握……多半又莫得我们什么事了!”
众将都沉默地望着沙盘,人人皆有失望之色。
“这是好事嘛!”
李四维倒似松了一口气,笑呵呵地一扫众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还没用了三十年,小鬼子和老子们的处境就掉了个个儿……真是大快人心呐!”
其实,距离胜利越近,李四维心情就越发地矛盾:一来,他明白宜将乘勇追穷寇的道理,觉得为了最后的胜利自己该带着兄弟们勇往向前;二来,此时已是四五年四月底了,他也清楚地知道,在三个多月后日寇就会无条件投降,在这个时候让兄弟们继续去拼杀……到底值不值?
兄弟们已经为这胜利付出了太多……他们有资格亲眼去见证这胜利,他们应该活着去迎接这胜利啊!
如今好了,前线的形势一片大好,兄弟们不用再去前线拼杀了……李四维突然觉得轻松了许多。
说他丧失了冲劲也好、说他自私也罢,这就是他最真实的想法――自一开始就有的想法:让更多的兄弟活着迎接胜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