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崔训还在生气,也是觉得没面子。
崔月环也知道娘家人颇有怨言,但她嫁到郑家去了,封不封的她说了不算。但她也不能这般说,只好道:“如今圣上出征,许多事情也顾不得了,我听说便是荀家,若非太皇太后几番去皇上那里,皇上也不会这么快封的。”
崔夫人看了丈夫一眼,又对女儿道:“你爹可是皇上的亲舅舅,荀家还隔了一层呢。还有郑家,是咱们家的姻亲,也不帮咱们说说。是,你爹当年没去徐州,可那不是你爹年纪大了,不是派你二哥去帮忙了吗?”
她说这话,连崔月环都听不下去了:“娘,郑家是拿冀州土地去投靠的,哥哥是淮阴王收服冀州之后才过去的,本来科考没考中,还安排做了官。即便是皇上心中存着气,难道您还能跟皇上犟,连我公公都跪的利索的很,在皇上面前从不拿大呢。”
局面一时僵住了,还是崔夫人帮忙缓颊,又故意打岔问起崔月环近来何事,如何回家了?
崔月环这才说正经的:“近来娘娘新入宫,身边的人不知道底细,特地着我来查探一二。我想爹娘在这里熟悉,若你们能帮忙就再好不过了,到时候娘娘为咱们家说一句话,比旁人说十句话都好使。”
其实崔月环说这话是没底的,她也怕爹还真的置气了,家里的徐太夫人就是这样的老人,若不是有个长辈的身份在,她可不喜欢太夫人。
没想到崔训起身正色道:“这事儿交给我,我正经跟你去办,把他们的身家背景保管调查的清清楚楚的,我这就去。”
这一把让崔月环目瞪口呆的:“爹爹,您不是才大病初愈吗?”
“大病初愈就得好好活泛,要不然人都养出病来了。”崔训到手的爵位没了,他现在混的比荀家都差了,这怎么能成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