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中,辛氏儿女双全,董氏自从生了老二之后,就没有再生育,她儿子又和辛家成了亲家,董氏现在几乎专房独宠,辛氏偶尔有些含酸,但想起来只等着自己的后福。
如今董氏手里的钱也没那么散漫了,辛氏想起她有好些皮袄,还有几顶上好的珠冠,她又没个儿女,将来若是给娴姐儿添妆就好了。
别看裴朔现在官做的大,看起来是煊赫的很,但是家里四时八节给宫里送东西,太子二皇子还有公主都不能幸免于难,还有郑家婆母那里也是如此。裴朔还重感情,养着裴家受伤的老兵,这一项不知道又是多少。
女儿娴姐儿的嫁妆怎么也得一百多抬说出去才好看,没几年就得置办齐整,她不想家里动根本。上次投奔徐州时,她的那些嫁妆都没来得及带走,如今想起来也是痛心。
辛氏无论家里家外都是极其高高在上的主母,似乎视金钱如粪土,但心里真真是财米油盐算的一清二楚。
她妻妾二人正说着话,不管怎么样她们和皇上皇后的利益是密切相连的,二人还准备让府上做了牛肉汤送去衙门给裴朔喝。旁的人也有蠢蠢欲动的,但是纯粹是少部分。
就连殷丽芳和殷丽仪担心的都是豫章王的亲事,以前殷丽芳想过让自己的姨甥女做儿媳妇,但是现在身份不同,自然就不成了。
殷丽仪比殷丽芳还敞亮,她们俩口子在殷丽芳的帮忙下,先是置办了一处三进的房舍,又买了一座铺子,谢九仪以前也是文韬武略都成,他开了一间装裱铺子,因为手艺高超,生意竟然还行。
那装裱铺子也没殷丽仪的活计,她就常常过来陪姐姐,让殷丽芳帮忙寻一桩亲事,殷丽芳也是替她千挑万选,选了一个王府典军的儿子,王府典军好歹还是从五品官员,谢九仪俩口子满意的很。
现在殷丽仪还对姐姐道:“我看那孙家的姑娘不就可以吗?姐姐的眼光可别太高了。”
上次她虽然劝殷丽芳,显然殷丽芳还是觉得家世太差的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