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仙说:“老师,你们那时是什么样?”

        祝颜舒说:“比你们现在更疯呢。”

        女同学们都不信啊!她们以为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才是最疯狂最开明的,祝教授那时是将近二十年前了,应该更封闭才对啊。

        祝颜舒笑着说:“不会啊,因为那时社会上并没有那么多人反对洋人的东西啊。”

        在八国联军叩门以前,清政府的导向其实是乐于对西方世界开放的。

        各种洋务大臣、洋务衙门就不说了,洋人做大臣也是很普通的。爱新觉罗的公主都学英语了,有上面人的支持,底下的人才会追捧洋人。

        从祝老爷子留学,到祝颜舒拥有那么多的外语家教,都是在这个流行下才产生的东西。

        祝颜舒说:“并不是我们祝家有多么明智开明,拥有比大众更先进的思想。而是因为当时留学和学外语是一种流行。”你不会说英语、法语,不能读两句拉丁文,不能辨认几幅西方名画,不会弹钢琴,你出门做客都不好意思。

        傅佩仙和其他女同学听了这个话,心里五味杂陈。

        她们都很喜欢祝教授,不由得将她看成了是一个明智、智慧的女子,对她的一切都罩上了光环。

        可祝教授自己说她当时学那么多外语只是因为赶流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