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郡治之前,王霄以郡守的名义把城里的铁匠们都给集中到了一起。

        先是用那些黄巾俘虏们作为劳动力,使用黏土与烧制砖块建造小高炉。再从山上砍伐木料烧制木炭。至于原料,则是直接用铁做原料,而非矿石。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高炉这种东西出现,当时就是用来炼铜的。对于这个时代的铁匠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区别只在于使用了黏土与特别烧制的耐火砖,只有承受住高温才能融铁炼钢。

        使用木炭而不是直接使用煤,出了可以提高炉温之外,还能将铁里面的过高的碳脱掉,使含碳量降低而成为钢。

        当然,这种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出产的钢材杂质很多,标准不一。结构强度低下,气泡含量也过多。

        哪怕王霄还提出了鼓风机加热,脱碳去硫等等技术提升,可出产的质量依旧是远远无法和现代世界相比。

        或者说,比起地条钢都是远远不如。

        可在这个铁器都不多的时代里,那就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成就了。

        用钢材打造的兵器甲胄,完全不亚于妙手偶得之的百炼钢。最重要的是,这种钢材是可以批量生产的。

        留下部分常山县来的义军严密把手炼钢作坊,哪怕是郡守大人来了也不准进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