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我闻有命 >
        这些人,或许在阿淑的身份还没有暴露的时候也是念过阿淑的好,当阿淑是自己的同乡人,如若不然,当时阿淑犯疯病时村里人也不会丢下手中的伙计去帮忙。

        乡下人淳朴或许是有的,可淳朴的背面偏偏是毫无道理的偏见。

        他们不是没有跟阿淑要好过,相信阿淑过,可当他们一旦发现了对方不是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以后立马就会翻脸,人活百态,而他们便是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什么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

        或许在当年,在很多年以前,紫山也是这般被自己所帮助过的人们厌恶着,感恩着,唾骂着,缅怀着。

        尘晚没有答话,只看着堂下跪着的那位老妇人,而后者神态自若,看上去好似对眼前的这出闹剧无感一般,谢酒还在说着阿淑的罪行,“……你有疯病在身,病发之时神智时好时坏,一切只因你年少时跟在紫山身边。而紫山此人,行事素来没有章法,你与之朝夕相处,于是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另外一个‘紫山’。”

        人孩提时最是重要,越是年少教育二字便越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人在少年之时是没有善恶之分,更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是以,便常学着身边人去看待这个世界。

        老话有言:三岁看长八十岁,这话虽说是有些夸张了点,但意思却是差不多的。

        阿淑从出生之时便一直跟在紫山身边,见惯了紫山杀人放火之事,对人命的剥夺,在她看来或许便是如吃饭喝水一般自然。

        紫山紫山,这世上懂她的人无二三,癫狂一世,最后之剩下了紫山姥姥庙前那副对联:

        “世道可凭乎?黄粱一美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