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学的很快,只尝试了两次就把嘴里的香叶碎屑全都吐了出来,只见她吐着舌头,一脸被这种味道恶心到的样子。
姜永卓嘱咐她:以后这种东西不要吃,这是用来调味的。说完,姜永卓便忍不住想去伸手摸摸她的头,下一秒便感觉这样不太合适就停下了抬起的手臂。
回去的路上,她又找了两根y字形状的小树杈还有一根笔直的小树枝,等回到山洞之后就把它们放在离着篝火很近的位置搭建起一个支架,将自己做好的火折子全都支在支架上,通过火焰的烘烤让它们全部干燥起来。
以前的火折子都是用粗糙的纸卷以及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质做出来,但是野外肯定没有那些东西,她只能做一个因地制宜做一个简易版的火折子。
接下来她便开始将目标放在自己带回来的竹子上,姜永卓带回来的竹子大小不一,就是为了能够应付各种情况,比如说做成保存火折子的容器或者用来储水。
竹子的内部分为空腔、竹壁和横隔。
空腔就是竹子内中空的部分,竹壁则是中空以外的部分,横隔是对应每一根竹节将它们分割成各自不相通的结构。
她将竹子摆在地上先用石斧劈出自己想要的长短,再用碎石在竹子顶端五公分左右的位置开始刮,刮掉外面的一层,再用同一根竹子的一节在横隔往下五公分左右的位置劈开。
把这节竹子的内部刮掉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将两节竹子扣起来,用横隔当作盖子,虽然不是完全严丝合缝,但装个水还是没问题的。
再找出一根比较宽且深的竹子作为竹筒用来煮水,再找一节劈成较浅的竹杯用来喝汤喝水。
忙活了半天,太阳已经挂在了西边,橙色的残阳余晖只能照射到山洞中一米多的距离,姜永卓回头看了眼漆黑的山洞,她即将在这片陌生又远离文明的地方度过第二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