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寻红着脸朝那人鞠了一躬:“多谢您说了一句公道话。”
这么个说话的功夫,之前那妇人就急着想朝人群里钻,走的急了,被地上的箱子给绊了一跤,她‘哎呦’一声,惹的众人轰然一笑。对这妇人,贵武不好动手,三喜过去一把按住这妇人:“把事情说清楚再走不迟!”
“公主娘娘饶命!”这妇人跟个滚刀肉似得跪在地上,额头贴在地面上不住的磕头,“公主娘娘,小妇人见钱眼开,小妇人该死。就是那位姓李的相公给了小妇人一两银子,叫小妇人这么干的……小妇人就是按着李相公的话说的,那鸡毛是在邻居家的后墙外捡的,公主娘娘饶命……”回头看看被押着的两侄儿,她马上哭嚎道:“他们都是听小妇人的话来帮忙的,没做过大恶,求公主娘娘绕了他们……”
林雨桐没心思跟几个小人物为难,但做了恶事就得受惩罚:“……每天将这上下山的路都给清扫一遍,为期一年,也叫你们在佛前好好的赎罪……”
那妇人一琢磨,这清扫山路,起的早点干活,赶在天亮之前就完活了。并不耽搁家里的生计,她忙又磕头:“公主娘娘慈悲,小妇人记住了。”
三喜一挥手,押着这妇人的俩侄子的人也松开了手。磕了头,就赶紧钻出人群出去了。
四爷却俯下身,将从箱子里掉出来的一张信纸捡起来,怕被风吹跑了。本来私人的信件,他也没打算看的,可隔着背面,他却看见郭常和的名字。
这才将信打开,却发现这是一封赵寻的恩师写给当朝丞相郭常和的举荐信。
四爷挑眉看向在一边收拾箱子的赵寻,光是他手里这一封举荐信就千金难寻。郭常和如今在京城可是炙手可热。这一封信,能帮赵寻的可太多了。假如赵寻考中了,那么,有这封信在,选官的时候,他比别人多了几分优势。要是不中,举人身份,安排出仕对郭常和来说,也不过是抬抬手的事。这写信的人,是郭常和的挚友,写这封信的原因,也是因为知道赵寻的难处。只要拿着信找郭常和,那在京城的一切自有郭常和安排。断断不至于沦落到寄居寺庙这一步。而就是这么一封要紧的信,就被赵寻这么随意的放在书箱子里,看来是真的没打算去找郭常和。
这样的人,连他自己的老师和郭常和的恩惠都不愿意受,自然就更看不上那所谓的张老爷的资助了。只有真正有野心的人,才将自己的羽毛看的这么重。容不得身上有一星半点的叫人拿捏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