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时代,对于文人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王慧就是中毒最深的一位。天天捧着一位才子的手抄本诗集。上课下课,不停地轻声诵读。

        林雨桐都听得头疼。甚至每隔上两天,还要琢磨出一首新诗出来,去找那位才子去点评修改。

        “他太有才了,等条件允许了,估计能出好几本诗集。”王慧宝贝的捧着从别人那里拿来的手抄本,对林雨桐这种跟不上时尚的人道,“你是一个独立的女性,不能总是围着丈夫孩子转。应该走出去,大家多交流才是。比如,周末的舞会,你从来都不参加。”

        “大姐!”林雨桐无奈的道,“我家里三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我能撇下孩子,跳什么舞吗?”

        “家里也有人带着吧。再不行也可以送托儿所嘛。”王慧对着林雨桐恨铁不成钢的道,“新时代的高知识分子女性,绝对不应当是你这样的。”

        洪芳会回头瞪了王慧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呢?没结婚没生孩子才说的那么轻巧。孩子不到四岁,哪个托儿所会要?连擦屁股都不会,哪个老师能天天帮着把屎把尿的。就算人家收,当爹妈的能放心吗?”她理解的对林雨桐道,“我家的孩子都七八岁了,我还不放心呢。何况你。别搭理她。等她有了孩子,就知道为难了。那个舞会,我也瞧不上,什么东西?男男女女的搂在一起,实在是不像样子。”

        林雨桐很少参加什么集体活动。唯一比较有兴趣的,就是学校露天放映的电影了。

        两人早早的吃了饭,就搬着小板凳,去前面占座位。学生连同教职工那么多人,挤挤搡搡的,比起电影院可差了太远了。

        回来四爷就道,“这以后,电影恐怕不成了。家家要是都有了电视,谁去电影院?躺在家里的床上,就能休闲消遣,何必去外面受罪。”这就跟家里养着戏班子一样,外面的戏楼唱的再怎么热闹,也是去的少。哪里比得上家里的戏班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话没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