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到屋里就瞅着四爷瞧,“到哪都招姑娘喜欢啊?”
“怎么招姑娘了?”四爷飞了个斜眼,就在炕上歪了。
林雨桐也不逗他,就跟他说淘换熏肉的事。
“成,明儿我去一趟兵团。那些老职工的家属谁不想弄点细粮?咱们拿细粮换他们那些陈粮。要是粗粮的话,一斤能换四五斤。上次我还听说,他们今年还剩下不少出了芽的小麦,磨成面都成了青的。这些多换些。他们不爱吃,可换个人家,那就是救命粮了。稀罕着呢。”
四爷这事办得很利索。先借了马车,说是去县城。然后两人也确实去了县城一趟,再绕路去了车站,到没人的地方,林雨桐将粮食拿出来,都是面粉大米,用旧袋子装了,一路拉到火车站,然后又给了看护铁路的老兵几斤面粉,借了人家的地方。等着兵团的人。不大功夫,兵团的司务长带着人,马车上装几百斤的陈粮,另外添了几十斤压碎的黄豆渣。两方一交换,就得了。
“兄弟,你放心。大家的嘴都紧。你一要这粮食,大家就都知道你这是救人用的。不是过不下去,谁爱吃这些个。”那司务长也上了年纪了,世事通透,“这年月,大家伙都不容易。再说了,如今还都指着你想办法,倒腾点细粮。”说着递了一根烟给四爷,“对了兄弟,能弄点红糖不?连长家的嫂子坐月子,一碗红糖鸡蛋水,咱们也弄不来。”
林雨桐微微点头,四爷就道:“……行!想办法给您倒腾去。这里面夹着粮站的人呢,老哥哥千万嘴紧点。”
“知道。你是个实诚人。这年头,能从粮站倒腾出细粮的人,官都小不了。”司务长摆摆手,“家里老老小小的,都指着你这点细粮呢。”说着指了指豆渣,“这东西,老哥哥也不哄你,就是喂马的草料。我从里面挑了一些,肯定人也能吃。都是好豆子,压扁了的。多淘洗两遍。好歹能顶上几天的口粮。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人,老哥哥明白。”
两人絮叨了半天,才分了手。
“这世道,到哪都不缺好人。”四爷跟林雨桐感叹。
林雨桐就又拿了一袋子白面,一袋子大米,“陈萍家是想给他奶奶换细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