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还是会找上门来的。

        蔡婆子也是这么说的,“要是找上门,要认不要认的,老姐姐拿主意就好。孩子们都大了,这婚嫁上,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那爸不是白当的,该叫拿钱的时候就叫拿,那是他该的……”

        小老太才瞧不上那些钱呢。

        只问道:“那老妹子是怎么着,你家这大外孙女是招赘啊,还是嫁过来……”

        这就是蔡婆子觉得为难的地方了。

        “原本想着叫招赘的。”蔡婆子叹了一声,“主要是看上这金家老二的人了。我家在康平村是个啥情况,这老姐姐心里该是有数的……我是后嫁过去的。要是我那老儿子还在,那在那村里,咱就算是有根有基了。可那孩子不是……没了儿子,我家这三个闺女跟人家那边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一个村里大都是聚族而居,相互之间不是血亲就是姻亲。那外姓的容易被欺负。

        比如派到的活是最苦最累的,分到的粮食是最差数目可能还缺点的。别说这日子过的紧巴,人都在哪三瓜两枣上计较,就是不计较东西,可这心理就受不了。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活的憋屈不憋屈?

        “我能带着英子在那村里过了这么些年,说到底,还是我替那死鬼守着。就是如今住的院子,看着吧,要是将来招赘的不是有本事的男人,只怕那院子都守不住。不说别的,就那死鬼光是亲侄儿就十好几个。那些家的孩子也都要成亲,盯着那院子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要不然我就不会在附近想着给孩子招赘一个了,找个外地的不是更好拿捏……不就是怕外地人在这里更摆布不开,由着人家欺负吗?”说着,她顿了一下,“金家的老二……在外面混得开,就是我们那村的,很多小伙子跟他都熟的很……人也不是那爱晃荡的……可就是一点,心里不太乐意招赘……这咱也理解,有本事的愿意招赘的哪里找去?”

        “先是孩子们在那村子立足难……”蔡婆子语气带着犹豫,“再是金家老二不是特别愿意……三是她们姐妹俩这缘分巧……四是我那个小女儿就住在南街……实在不行,把英子嫁过来,我干脆也不在老赵家待着了……跟着我小闺女过……那边也刚添了孩子,上面没有公公婆婆给带,本来就说叫我过来的……如此倒是也近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