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乐得差不多了,王川让自己冷静下来:“还要找一个东西,还要找一个东西,看看有没有绿色的石头?”
铜矿容易伴生锡矿。而铜制品中比较坚硬的青铜,是铜锡合金。只要找到了锡矿,比虎这里就再也不用担心工具的问题了。青铜器铸造得好,硬度比一般的钢铁不会差多少,做武器工具等没有问题。而且青铜熔点更低,制作也更简单些,说不定比虎这边的工具普及比河部落慢不了多少。
众人听话寻找不久,果然就找到了不少绿色的锡矿石。这表明这也是铜锡伴生矿。
铜矿也在渎水北岸,王川辨认好方向在地图上标了出来,发现这里到淮矢部不到三十公里。于是在每人背了一筐铜锡矿石以后,比虎决定不原路返回了。直接沿着直线回淮矢部去,顺便把道路开通了,以后过来方便。
一行人几天后回到淮矢部,一条淮矢部到铜矿的道路也基本开通了。
有炼铁的经验在,炼铜和炼锡都没有什么难度。回到的时候砖和炭都已经出炉了,王川指挥着用黏土和砖建起小高炉来,然后用木炭还原将两者炼成液体。将两种液体混合后浇铸,就能得到青铜器。
坩埚什么的,王川在之前烧陶的时候已经烧出来了,基本够用。
制作青铜的铜和锡的比例有一定的讲究。王川记得有个五比一的比例,可以使用青铜合金最为坚韧,可以做刀斧等武器使用。至于做其他用途的其他的比例,王川就不记得了,只能告诉比虎这些道理,回头让他自己带人慢慢实验。
第一件青铜器,王川用泥范浇铸的办法铸了一个斧头出来。淬火这种办法就不用了,等冷却了装上木柄开锋就可以直接使用。
青铜浇铸冷却的时候,因为会出现体积少量增加的情况,因而浇铸的东西很少出现沙眼。这让这个斧头出范的时候青悠悠的,看着就非常漂亮。稍稍打磨开锋之后,比虎开始砍树劈柴砍骨头等等,一番使用下来,斧头没有崩口,只是有少许磨损而已。
容易磨损是青铜的一个缺点,但在这种生产力情况下,这比各种石器骨器还是实用太多了。
比虎想看看这东西和铁器比差多少,最后一狠心,拿了个铁斧头和它对砍了一下。一声大响后两边都有崩口,铁斧头的崩口小些,不影响使用,青铜斧头的崩口大些,这就要回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