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烧陶,也不打算烧太复杂的。有了碗,再烧几个能煮汤的盆就差不多了。顶多加几个汤勺完事。
汤勺随手捏几个就行。盆就要大约考虑一些尺寸,然后先捏好盆底,再用盘条法一层层捏起来,把盆捏到足够高度了。
陶盆捏了六七个,陶碗捏了六七十个,长柄的勺子十来个,这应该就差不多了。
捏好的东西放在废窑洞里阴干一天。第二天就在地上铺上两米见方,一尺来厚的枯枝干柴,把陶胚从大到小堆上去,盖上干草,用淤泥把整个陶堆糊个结实。只留一个点火口和在顶上插几个小孔冒烟。把火点上以后,连点火口都封上。剩下的就看老天的心意和自然反应规律了。
馒头窑上的小孔在孩子们的目光中冒了两天的烟。终于不再冒烟的时候。王川小心翼翼的敲开了外面已经变得很硬的泥封。王川觉得新婚之夜掀开新娘的盖头也不过如此。好在泥封之下的黑灰里并非只剩下一堆土疙瘩。
孩子们对这些黑不溜秋,看着就不能吃的东西很是失望。他们看不出这些陶器的好坏,不知道王川嘴里念叨的什么下回应该把筛土是什么鬼,也不知道王川一脸欢欣的说这回有汤喝的汤在哪里。对王川一再要求的的什么小心轻放更是不理解了。
一个孩子拿过碗不明所以得看了半天,敲了敲觉得这个碗有点硬,仿佛想明白了什么一样就学着大人打磨石器一般把它砸到石头上了。他蹲下正准备从碎片里挑选适合的尖块的时候,两根藤条马上狠狠地抽在他露出来的光屁股上。
这回是男女混合双打。捏了好长时间泥巴的灵出手一点都不比王川轻。
伴着孩子凄惨的哭声,这回大家都知道小心轻放是怎么回事了。
这一窑的成功率还算不错。六七十个碗胚,成功了五十几个,六七个陶盆,也只有一个裂开,一个崩口了。不过这都是还能用的。裂开的给阿母装粮食用,崩口的少煮点就行。勺子也基本烧制成型了,看来今天吃肉喝汤不成问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