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去叫人。跑回岩洞的时候,大概的应对的办法就想出来了。那个孩子爬的树是灌木丛里长出来,周围没有其他大树,学猴子从其他树上跑掉这样的办法行不通。事实上如果能这样做,这孩子应该不会等在树上,早自己顺着树枝跑回来了。其实他们在树上和猴子也差不了多少。这个办法行不通,剩下的办法就只有设陷阱诱杀这只鳄鱼了。
大人们不太在意设套布置陷阱的狩猎方式,所以麻绳没有被拿走。看来学得慢也不是什么坏事。
把所有的绳子都带上,怕不够绳子,还带了一把前面折的藤条,叫上三个最大的孩子,每人的木棍也拿上,就重新走回刚才那个位置。
路上也不能闲着。首先,得鼓舞士气。告诉三个同伴不用怕,他们只要远远的布置几个陷阱就行,只要安静的听自己的指挥,不要叫喊就没有危险。刚才已经看过了还能回来就是明证。
其次,路上合适的树枝收拾一把,合适的石头抱上几个。石头挑选带尖的,越大越好。
接下来就是寻找合适的地方布置陷阱以及看怎么把鳄鱼引到陷阱里了。相信有绳子等这些工具,鳄鱼未必凶险。
……
……
阿母在岩洞里喂完婴儿习惯到岩洞门口看一眼。以前她要看看孩子们在山林间会不会跑得太远,会不会吃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有没有遇到危险。最近,她喜欢在岩洞口看看那些孩子又在弄什么新奇的玩意,弄回来什么猎物,吃得饱不饱。
往回去想,这些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人老糊涂了,这不是火伢子生火那天之后开始的嘛?这孩子能够生火,能够找来这么多食物,是个有本事的,是个好孩子。等过两年长大了,出去狩猎,说不定会能猎到大家伙回来,能让大家吃上好几天呢。
阿母想得高兴,来到洞口往下一看,发现孩子们都缩在一起,没有了往日吵闹的气氛。这是怎么啦?又不听火伢子话了还是谁吃坏肚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