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李清照哭得眼睛都红了:“如此男儿,一腔赤诚,怎么会落到抱憾终生的地步?”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各自悲伤,不是不曾见过听过壮志难酬的诗人文士,可在沉重的家国悲哀之下,没有人能似辛弃疾这样悲壮。
唐朝。
李杜元白等俱是一叹:“辛弃疾可为官、为将,可偏偏最终成了一个词人,可悲,可叹呐!”
一时间,他们似乎在辛弃疾的身上照见了自己。可他们的遗憾尚有后人言说来偿,但辛弃疾呢?那是国耻难雪,北伐无望。用楚棠之前的话来说,他是宁愿不要这词坛飞将之名,而只愿驰骋疆场,一雪国耻啊!
【辛弃疾少时,曾由祖父辛赞教养长大,祖父崇拜名将霍去病,所以给孙子取名弃疾。霍去病马踏祁连、封狼居胥,使匈奴异族再不敢犯边,他崇拜霍去病,何尝不是希望南宋也出一个霍去病那样的人物,为国雪耻?孙子辛弃疾的身上,寄托了他所有报国的期盼。
可惜,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纵有惊世才,骈死槽枥间。或许宋朝,最擅长的就是磋磨武将。可即便如此,我想,辛弃疾的英魂仍会如陈毅元帅诗中所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只因他说过: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话音刚落,水镜倏然一黑,依稀只见一灯如豆,仿若铁胆词人冻馁而不熄的赤心。有女声悠扬高唱:
寒衣北望,望何处,烽火慢杜鹃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