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觉得后世的学子别不是和他有仇,写错字就算了,还背串诗。上过水镜的文人,哪个有他惨?!
第82章永遇乐、声声慢3
【回到正题。辛弃疾在这里为什么要怀念孙权?大家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在现在的江苏镇江。
公元208年,孙权将政治中心移至京口,京口自此成为东吴重镇。也是在这个地方,孙权与刘备达成结盟,于赤壁挫败曹操的锋芒,阻挡了曹军南下的步伐,取得赤壁之战最终胜利,最后形成了我们熟悉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从东吴的立场来看,这一战赢得实在是漂亮。】
孙权摊手,直被夸得通体舒泰。
“曹贼不义,天下人人得而诸之,某不过是为天下人谋罢了,哪值得这样记颂?”
他摆摆手,似乎很是不好意思的样子。底下众人眼观鼻鼻观心,最初的激动过了,怎么觉得主公的样子,有点欠呢?
【从前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怀古,不过是为伤今,今昔对比间,更易挑起伤怀。孙权是东吴首领,东吴和南宋同属南方政权,他们共同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强敌。这里,我们将东吴置换成南宋,那曹操的军队可以置换成什么?】
“金兵!”
南宋诸人异口同声。水镜下的辛弃疾和陈亮脸色难看,显然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另一边,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等人面色俱是一沉,怀古伤今是文人惯用笔法,无需解释得如此细致,他们心中便有猜测,那一层窗户纸不过是源于对后事的不知罢了,此时听楚棠一提示哪还有不明白的?必然就是前面提到的金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