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窗的雅间,苏氏兄弟楼下依稀的争论,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都是数一数一的名家,后面的课文,当真是不好猜啊。”苏辙淡笑道。

        苏轼饮了一口酒,不假思索地开口:“魏武沉雄、渊明质朴,李、杜、白各有卓然之处,除了屈子和曹子建,我想不出什么人配与他们登上同一册书,还是紧随其后。”

        上教材可是很神圣的事!

        苏辙斟酌着:“李义山之七律颇有杜子美遗风,会不会是他?”

        苏轼摇头:“义山虽妙,力不及尔。”他把玩着酒杯,心情颇为闲适,“说不定是那后世的新文学呢?”

        毕竟他们的教材,可是新旧文学兼有的。

        苏辙一想觉得也对,前面不是还横空插入了一篇《故都的秋》吗?嗐,要是能看一看他们的教材就好了,什么时候能看到兄长的诗文啊!

        不止他们在猜,宫里的赵匡胤也在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