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轼很有研究精神:“先前看《故都的秋》之时,便觉后世句法与今截然不同,想必他们都习惯了新文学的句法,所以将古文之句目为特殊吧?”

        苏辙点头:“应是如此,楚姑娘所说的理解,看来除却理解诗文深意,还包括句法词法?倒是与我们的小学有些类似了。”

        古代所谓小学,是经学上的一科,包括释音、释义、释形,也是为学的基础。

        苏轼颔首,哪怕是他们学古代典籍,亦需从认字、句读入手,这样的安排并无问题。但是……想到楚棠之前强调过的错字,苏轼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翘了起来,他有一个预感,这个特殊句式,定是难倒了后世更多学子。

        【看到最后几句。“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之意。”出官就是京官被贬往地方任职;感斯人言是感于斯人言的省略。

        他说我被贬至今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一直恬然自适过着自己的日子,也不觉什么怨艾悲苦,直到今天听了你的一番诉说,才忽然生出了贬谪的哀伤。何以至此?我们看诗,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经历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水镜上出现了第四段的内容,“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难怪如此。”

        一段读罢,杜甫感慨着:“本为京官,仕途顺达,一夕遭贬,身上又是患病,遥想旧日种种,形势翻覆间岂会无有悲哀之意。”

        “仕途难料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