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赵光义却是满不在乎:“皇兄过虑了,她一个小女子能有多大识见?皇兄礼贤文士,不杀士大夫更是百代未有之明,若无皇兄对科举文章一事上心,后代焉能出那苏轼、欧阳修、晏殊诸人?”
他倒是机灵,将水镜里提到的宋人都拉出来说了一遍。
“不错,”赵匡胤一听也是这个理,“武人权力太盛便易生乱,前唐五代殷鉴不远,不可不防。”
他看向水镜,那里讲的是他大宋最负盛名的文士,后世崇文尚礼,一定会对大宋如此优容的士风青睐有加。
这边的赵匡胤在自我催眠,有识见的帝王却是敏锐地皱起了眉。
“重文轻武,文人能挡住匈奴的铁蹄?”
刘彻有些不屑,他也爱文章,自己能写,手下也有司马相如这样的文士,但这不代表他不重视武将,相反,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他太知道强盛的兵力意味着什么了。那宋朝抑武成风,一旦国境危,又拿什么抵挡?
太极宫。
李世民同样摇头:“文武争驰,朝堂方有生生之相,二者失衡,难免会滋生祸患。”
他看得分明,文德鼎盛,也要武德支撑。
咸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